环球动态:我们为何钟情法国文学?这场讲座带你走近“魅力法兰西”→

上海杨浦 2023-07-04 18:46:59

近日,由杨浦区图书馆

与上海翻译家协会

合作主办的“魅力法兰西”


(资料图片)

系列讲座第二讲

在绿瓦体育书店举办

本次讲座由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院长、法语文学教授袁筱一主讲,从文学翻译的选择切入,为读者勾勒中国法国文学翻译的大致历程,并对“法语文学”的未来抛出疑问。

熟悉法国文学的读者都知道,法国文学的开端是用罗曼语写成的《罗兰之歌》,又以《斯特拉斯堡宣言》为步入法语写作时代的标志,而后经历中世纪、文艺复兴、古典主义、启蒙时代、浪漫主义,最终形成了为人所熟知的法国文学发展轨迹。

整场讲座分为法国文学史、法国文学在中国的翻译、从法国文学的翻译到法语文学的翻译三部分。讲座中,袁筱一提出,法国文学史其实是被塑造的文学史。他详细解释了这种塑造是如何产生的。法国文学史的书写诞生于19世纪的后30年,当时,法国经历了普法战争的失败,民众对民族主义和科学主义呼声高涨,文学史故而成为彰显民族精神的窗口。一种观点认为,文学史的书写是为了通过文学来告诉大家,本国的文明是怎样一种文明,界定文明边界,进而塑造民族精神,坚定爱国之心。法兰西文学中的民族倾向会左右法国本土经典化的过程,自然影响到这些法国文学作品在中国的译介,进而影响法国文学史在中国的呈现。

在讲座第二部分,袁筱一带读者们回顾了法国文学在中国的两次翻译高潮。她列举了林纾译小仲马的《巴黎茶花女遗事》、薛绍徽译儒勒·凡尔纳的《八十日环游记》,以及苏曼殊、陈独秀合译雨果的《悲惨世界》等,说明二十世纪初中国对法国文学的翻译选择,主要集中在科幻小说、历史小说和革命题材小说中。随后,袁筱一又以改革开放后,纪德、萨特、加缪等作家作品在中国的翻译流传,解释了我国对法国文学的翻译选择是如何从题材的选择转变为对写作形式的选择,从而刷新了法国文学在中国读者心目中的形象。

最后,袁筱一围绕“法国文学”和“法语文学”两个概念,做了简单的比较,说明两者侧重的范围和“法语文学”这个概念提出的意义。她认为,“法语文学”既是对“法国文学”的一种消解,也是一种延伸。

两个多小时的讲座中,主讲人为读者重新解析了民族、语言、国家相统一的“法国文学”的概念,梳理了中国对法国文学作品翻译的独特选择,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法国文学史,了解法国文学中的民族性。

据悉,“欧洲之窗”项目“魅力法兰西”系列讲座的第三期,也将于近期与读者们见面。杨浦区图书馆期待更多文学爱好者能参与其中,一起在阅读中遇见世界。

标签:

广告

Copyright ?   2015-2022 北冰洋商场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0036824号-3   联系邮箱:562 66 29@qq.com